省級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各設區市、韓城市、楊凌示范區市場監管局,省級各專業標準化技術組織,各有關單位:
根據《地方標準管理辦法》規定,現將《2025年陜西省地方標準申報指南》印發給你們,請按照指南范圍和要求,開展相關工作。
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5年1月20日
(此件公開發布)
2025年陜西省地方標準申報指南
為全面貫徹《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實施《綱要》我省實施意見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助力創新深化、改革攻堅、開放提升,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的陜西特色標準體系,做好2025年度陜西省地方標準申報和立項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地方標準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制定本指南。
一、總體要求
(一)突出重點,服務大局。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民營經濟、開放型經濟、數字經濟,加快建設以現代能源、先進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文化旅游等萬億級產業集群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目標要求和搶占人工智能、商業航天、低空經濟、氫能等新領域新賽道的重點部署,深入開展主導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標準化研究,前瞻謀劃、積極推動標準創制與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產業發展互促并進。
(二)體現特色,優化體系。聚焦地方特色需求和服務統一大市場建設要求,突出公益屬性、技術屬性和地方屬性,提出標準立項申請。嚴格限定地方標準制定范圍,禁止利用地方標準實施妨礙商品、服務自由流通等排除、限制市場競爭的行為。強化地方標準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協調配套,動態優化完善陜西地方標準體系。
(三)技術先進,經濟合理。鼓勵將先進科技創新成果和優秀實踐經驗轉化為地方標準,通過標準實施有效促進和引領行業發展;經濟上合理可行,符合我省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能夠在全省復制、推廣,滿足相關領域高質量發展需求。
(四)注重質效,系統推進。省級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結合本行業本領域重大戰略、重點工作、標準體系建設規劃等實際需求,加強對申請項目的論證評估,成熟一個推薦一個。提出立項申請時,應同時明確后續標準實施推廣、效果評估等舉措方案。
二、支持領域
(一)優先支持的項目
1.根據國家、省委、省政府重點任務、文件或會議等明確要求完成的地方標準項目。
2.支撐“兩重”(推進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兩新”(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重點領域,賦能我省重點產業鏈的相關地方標準項目。
3.《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明確的8個方面重點任務和12個專欄涉及的地方標準項目。
4.我省各行業各領域標準體系中明確提出的地方標準項目。
5.《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地方標準清理結果的通告》(陜市監通告〔2024〕42 號)中明確需修訂的地方標準項目。
6.滿足復審條件需修訂的地方標準項目。
(二)重點支持的項目
1.農業農村領域
農業社會化服務、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農村公共服務、新型城鎮建設、節糧減損等農村領域地方標準項目。
支撐我省特色現代農業產業鏈中亟需結構性優化的強鏈、補鏈地方標準項目。
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建設地方標準項目。
2.工業領域
智能工廠/未來工廠、智能網聯汽車、平臺經濟、移動支付等數字化服務標準。區塊鏈、網絡通信、物聯網、數據管理等技術應用標準。電子信息、汽車、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航空航天、食品和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等支柱產業技術應用標準。人形機器人、新型儲能、大數據、低空經濟、量子、類腦科學等未來產業技術應用標準。增材制造、下一代移動通信、人工智能和云計算等新興產業技術應用標準。
新能源汽車、新型儲能、分布式光伏應用、綠色制造、減污降碳增效等綠色發展標準。
3.服務業領域
文化旅游、廣告會展、餐飲住宿、家政服務、養老托育、家居家裝、交通運輸、現代物流、軟件與信息、工業與專業設計等優勢服務標準。
數字服務貿易、數據資產交易、跨境電子商務、科技服務、金融服務、網絡直播營銷、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等新型服務標準。
4.社會事業領域
智慧城市、韌性城市、海綿城市、城市治理、智慧監管、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消防安全、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政務服務、機關事務、知識產權保護等營商環境和社會治理標準。
公共文化服務、公共教育、產教融合、公共衛生與健康、全民健身、社會保障、社區建設、老齡事業、嬰幼兒照護、兒童關愛、社會福利、職業技能培訓、就業創業、法律服務、公共資源交易、氣象服務等公共服務標準。
生態綜合整治、礦山礦坑修復、水生態治理、土地綜合整治等生態保護修復標準;固廢減量與資源化利用、多污染物跨介質綜合治理等污染物治理標準;生物多樣性保護、森林草原濕地保護、野生動植物及天然林保護、古樹名木保護等生態環境標準。
三、不予立項范圍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立項:
(一)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
(二)技術要求低于強制性標準要求;
(三)農產品、工業產品質量及其檢驗方法標準等;
(四)工程建設、食品安全、藥品、醫療器械標準等;
(五)利用地方標準制定實施妨礙商品、服務自由流通等排除、限制市場競爭;
(六)關鍵技術要求未得到充分驗證、無實際適用對象和應用場景;
(七)僅限于在某個設區市行政區域有特殊技術需要或用于約束行政管理部門系統內部的工作要求、管理規范等,以及適用范圍小、覆蓋面窄的技術要求;
(八)國家、行業或地方已有類似標準,而制定內容未能體現我省特殊技術要求;
(九)行政法規和規范文件已作出規定的,制定增加權利人職責、權力、義務事項;
(十)沒有政策支撐對市場主體開展評比、達標、評價、考核等事項;
(十一)申報項目負責人承擔的地方標準制修訂任務逾期未完成;
(十二)其他不予立項的情形。
四、項目申報
(一)申報方式。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機關單位、外商投資企業、臺資企業等向標準所屬專業領域的省級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提出項目申請。省級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后,向省市場監管局提出地方標準立項申請。
(二)申報材料。省級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報送標準立項材料時,應提交部門公函及以下材料:
1.《陜西省地方標準制修訂計劃立項申請匯總表》(行政主管部門填報)(見附件1);
2.《陜西省地方標準制修訂立項申請書》(見附件2,標注蓋章的欄目必須加蓋印章);
3.標準草案(應明確標準的范圍和主要技術內容,標準文本要素完整。擬修訂的標準,還應說明擬修訂的內容);
4.標準實施方案(主要內容包含標準適用性分析、宣貫培訓計劃、實施情況調查計劃、推動標準實施、標準實施效果評估等相關舉措)。
(三)申報時間。標準立項申請全年受理,分批下達立項計劃。
(四)申報要求
1.地方標準一般不涉及專利。標準內容涉及知識產權的,應當提供相關證明性文件,并對所提供證明材料的真實性負責。
2.每個項目的申報資料按照申請書、標準草案、標準實施方案、其他補充資料的順序裝訂成冊,一式兩份,同時將電子版材料發至郵箱SXJbzc1014@163.com。
3.項目申請涉及跨行業、跨領域的,主管部門應與其他有關部門進行協調,確定牽頭的部門,并達成一致意見,在《陜西省地方標準制修訂立項申請書》中“其他需要說明事項”欄目說明并加蓋省級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公章。若主導單位和參與單位中涉及外商投資企業和臺資企業的,請在《陜西省地方標準制修訂立項申請書》中“其他需要說明事項”欄目說明。
五、項目管理
(一)強化項目預研遴選工作。各項目申報單位應結合政府管理需求,根據法律法規和現行標準體系規劃,加強申報項目合規性、必要性、可行性等論證評估。省級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地方標準管理辦法》規定,根據本行業、本部門需要,對征集的項目按照系統性、協調性、科學性的原則進行遴選和評估,擇優申報。未通過立項評審的項目,不得重復申報。鼓勵省級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對立項的標準項目給予相應的政策資金支持。
(二)嚴格標準項目制定周期。地方標準應當在計劃下達后12個月內完成送審稿報送工作。需延期的項目,省級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到期前1個月向省市場監管局提出書面申請。經同意后,可以延期,延期不得超過3個月。逾期未完成的,該項目計劃自動終止。存在未完成項目的相關單位應減少新項目申報,盡快完成已下達計劃。往年已立項的地方標準制修訂項目超過計劃要求期限仍未完成報批的,項目自動終止,需要繼續制修訂的項目,經省級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復審后,重新申報制修訂立項。
(三)維護項目計劃嚴肅性。地方標準制修訂項目計劃所明確的標準名稱、主導單位(第一起草單位)、項目負責人(第一起草人)、參與單位等信息一經下達不得擅自調整、變更。確需調整變更的,應當由項目主導單位提出申請,經省級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確認并書面報送省市場監管局批準同意后調整或變更。
(四)規范標準項目的起草。標準草案按照GB/T 1.1-2020及GB/T 20001等標準的規定起草,要求結構清晰,明確提出主要章節及各章節所規定主要技術內容。起草組成員應體現廣泛代表性,并掌握標準化法律法規、熟悉地方標準制定程序。
聯系人:韓宇東
電 話:029-86138365
地 址:陜西省西安市二環北路東段739號,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2004室
附件:1.陜西省地方標準制修訂計劃立項申請匯總表
2.陜西省地方標準制修訂立項申請書
微信咨詢
電話咨詢
最新資訊